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想當年學生時代

今天去宿舍找學弟拿東西,沒想到現在學校的宿舍這麼高級,大廳有液晶電視、沙發,每間房間都有冷氣。而同學們每人一台高檔電腦、22吋LCD、三聲道喇叭、電視盒...等,甚至還有電冰箱,現在的學生真是幸福。想當年我們唸書的那個年代,宿舍有電腦就要偷笑了。

我大一的時候Pentium 4剛上市,有位家境不錯的大三學長買了一台,大家都跑去他房間看,因為大家都沒看過這麼豪華的電腦。那時候Pentium 3就算高檔貨,大部分有電腦的人都是用Pentium XXX或Pentium 2的電腦。我們資工系的學生要寫程式,需要電腦,那時候像我一樣沒有電腦用的人,晚上都到系上的電腦教室去寫程式。系上電腦教室不能上網,而且十點就關門,作業寫不完隔天就不用交了。那時候大家都帶著自己的5.25吋或3.5吋的磁片去寫作業或做報告,而那時候雖然已經有Windows,但因為電腦速度沒那麼快,所以都是在MS-DOS環境下作業,像是寫程式就用Turbo C,打報告就用PE3。

那個年代根本沒有網路遊戲這種東西,大家晚上無聊就會打打牌(因為不能打麻將),或是參加社團活動、夜遊、打球等,也因此那年代沒有「宅男腐女」這種稱呼,畢竟大家都是從事「戶外活動」。晚上無聊時,很多人會聚集在交誼廳看電視,那時候的舊電視很小、收訊不好(只有三台),又一堆人擠著看,而且只有學長能坐板凳,學弟們都是用站著看,除此之外也只有學長能轉台,學弟就跟著看。

那時候資訊很封閉,就像軍中一樣,要知道「外界」的訊息只能靠新聞,而電視又常被學長佔著,所以要知道新聞就要一早去圖書館翻報紙看,畢竟那時代還沒有「Yahoo!奇摩新聞」這種東西(Kimo都還沒和Yahoo!合併)。若太多天沒看報紙,簡直跟外界完全隔離。

那時候沒有手機,大家講電話要在公共電話前排隊,而且不能講太久,不然後面的人會等很久。宿舍有分機,但只能從外面撥進來,家裡可以撥到宿舍找人,但分機也不能講太久,因為宿舍有其他三個人也在等著用。那時候沒電腦當然也沒有即時通(那時候是用ICQ),所以同學間互找都是打分機的。

大一的時候比較少人有騎機車,所以要去哪裡都得搭公車,那時候的公車是剪票的,一格六元,非常便宜,不過車很難等,公車發不發車要看司機的臉色。所以大家都被關在學校裡,哪裡都不能去。偶爾放假要回家,就要跟大家擠台汽(現在的國光),而且那時候的車搖晃得很厲害,車上又很悶、很髒,坐車比搭船還要暈。再加上不一定有位置坐,有時候一站就要站兩三個小時站回家(那時候的高速公路是可以在車上站立的),回家路途遙遠又辛苦。

宿舍那時候沒冷氣、也沒暖氣,夏天只有一只電風扇在吹,冬天海風吹來冷颼颼,所以宿舍「夏天像烤箱,冬天像冰箱」。再加上那時候冬天大家都在搶熱水,尖峰時間(晚上7點到晚上12點)根本都沒熱水可以洗,再加上宿舍三不五時就停水,要不然就停電,簡直像極了軍營。

那時候宿舍有早期的洗衣機,但要排很久,所以大家都手洗。而烘衣機有10多年歷史,投十元可以烘一小時,但學校在海邊,天氣太潮濕,通常衣服烘2小時也烘不乾。

那時候上課沒有階梯教室,大家上課前都要去搶位置,不然坐後面都看不到黑板。因為那時候沒有投影機,老師都是寫黑板的,大家都要去抄筆記。

那時候住學校三餐都只能吃學校餐廳,因為校外餐廳太遠了,走路要走15分鐘,來回就要30分鐘。學校餐廳的菜色簡直比新訓還難吃,而且早期的菜色比較單調,沒有像現在有什麼焗烤之類的東西。

所以在那年代大家生活比較簡樸,娛樂比較單純,晚上12點幾乎都睡了,因為沒什麼事情可做,大家也比較用功,花比較多心力在唸書。加上那時候生活比較艱苦,所以我們那年代出來的人也必較能吃苦。反觀現在年輕人,因為生活太富足,稍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所以被稱為草莓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