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嚴長壽演講

今天去聽嚴長壽總裁的演講,講題就是嚴長壽總裁的新書《教育應該不一樣》。教育必須是為學生照亮未來的探照燈,而非重複過去的後照鏡,站在台灣文化的制高點上,教育應該不一樣。



嚴長壽總裁輔導了開平餐飲學校及高雄餐旅學院之後,這幾年看到台灣教育職教體系被摧毀,短短十多年間容許大量掌握台灣基礎教育的職業學校升格為專科學校,然後又以科技專校之名升等為學院。為了要有足夠的系可以升格成院,再擴充足夠的院可以成為大學,他們創造出很多名字很好聽、但現實出路卻完全「無效」的學系。例如嚴長壽總裁就覺得為什麼都要加上「管理」或「科技」?美其名為「科技提升」,實際上卻是對台灣好不容易累積的技職教育,來一次全面性的摧毀。技職專校一所接一所搶著升格成大學,學生卻愈來愈學不到真才實學,許多年輕人以同樣的心態,對自己沒有自信,於是學士念完考碩士,碩士念完又攻博士,在學校愈待愈長,愈沒勇氣離開,人生最美好的年歲,卻在學校虛耗青春,困守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中。

我們只要簡單對比下面的數字,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目前大學院校每年所有學生的總胃納量是三十萬,然而,去年大學畢業生卻只有二十二萬七千人,而前年的出生人口為十九萬,去年只剩十六萬六千人。無庸置疑,將來必然有很多學校招不到學生,面臨倒閉。

我就覺得我們海洋大學,為了從海洋學院升格為海洋大學,拼命成立很多和海洋無關的科系,其實我覺得海大不應該成立通資學院。當時李登輝來海大演講,就強調我們海大應該要保握住海洋為特色發展。所以成立電機系和資工系的目的何在?就像嚴長壽總裁說的我們有太多很有特色的學校,最後都變成跟別人一樣的第二所普通學校,最後一定會有招生的問題。像開平就全力發展餐飲,到現在一直沒有招生的問題。就像我們台灣,除非我們要一直做代工,否則要走出自己的特色。



於是嚴長壽總裁去跟教育部長反應,嚴長壽總裁看到部長試圖解釋,卻又心神不寧的眼神,這個時候突然覺醒,原來又做了一次「豬頭」。這種狀況又豈止是教育部長所面臨的,這幾乎是目前每一位首長面臨的局面:每天從立法院的質詢、立委個別約談求見,到開不完的會議、演講、行程,以及陪同長官視察、處理突發事件,到媒體狗仔式的跟蹤追問,當然還包括了一大堆像嚴長壽總裁一樣的人想要建言……。

嚴長壽總裁覺得官員就像是綜藝節目裡機智問答遊戲中的來賓。舞台正上方懸掛一顆不斷充氣變大的氣球,他們得輪流坐在氣球下方的座位,在倒數計時壓力下,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拚命想出答案,好安全過關,逃離這個位置,換下一位苦主上台。時間愈來愈少,氣球愈來愈大,伴隨著旁人的摀耳、尖叫、喘息,答題時間愈來愈少,思考也愈加窘迫,最後只好亂槍打鳥,祈求應付過關。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是誰坐視問題惡化?是誰讓這個氣球不斷膨脹?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政府?是民意代表?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或是為數眾多的家長?全部都是!我們都是造成當前問題的「始作俑者」。其實,這不是一位部長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行政院長可以解決的問題,這甚至也不是任何一位總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我們」所有的人,放任這些問題日積月累、陳陳相因,演變成一種難以收拾的局面。

於是嚴長壽總裁寫了這本書,因為嚴長壽總裁知道這將是嚴長壽總裁能為青年人做的最後一件事,但是,也需要以同樣的語氣告訴年輕人,很多人都是已經具有選舉能力的選民,更有權利了解你學習的成效與未來,更需要知道你的潛能優勢在什麼地方。



絕大部分的父母,對於「成功人生」懷有一種既成的定見,包括坐擁高薪、在知名的大公司、年終豐厚、晉升快速…總希望孩子在職業的選擇上搶搭主流,或所謂的「趨勢」。彷彿最多人走的路,就是最平坦最安全的路。這樣的情形,不只出現在台灣,美國也如此。早期美國社會重視培養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有錢、有能力、有權勢的菁英家族孩子都被鼓勵朝這些領域發展。後來,熱門行業變成法律、會計與政治,一堆菁英又變成了律師或政治人物。世界的變化太快速,今天的趨勢,可能明天就成歷史,家長們盲目地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齊一」、「從眾」的人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寧願讓他們依托在社會的主流的價值中,載浮載沉,甚而就此埋沒一生。



於是嚴長壽總裁提出了很多教育問題和看法,針對台灣教育問題表達建議。最後嚴長壽總裁讓大家看了一段發展公益平台的影片。嚴長壽總裁致力於花東地區,令人感佩萬分。每次聽完嚴長壽總裁的演講都很感動,堪稱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聲音。會後有請嚴長壽總裁幫忙簽名。





我簽在封面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