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宿舍一樓開始住外國學生,原本是住電機系的同學。因為外國人覺得一樓太吵了,向學校言正抗議,於是學校為他們加裝走廊門,通過那走廊的人都要按指紋才能進出。有不少同學經過那就覺得通過很不方便,於是有人抱怨道:「為什麼以前的同學住好好的都不會覺得吵?外國人來就覺得吵?還要學校幫他們裝鐵門?」我發現,這就是文化上不同照成的差異。
中國人受到傳統儒家思想,儒家的理論主要是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秩序,這個社會秩序的最基本就是「倫理」。傳統上,「和平」是一般中國人在處理人際衝突時的最高指導原則。中國人對衝突的解決模式往往強調不要正面衝突,以免傷和氣,總是希望能平順的化解衝突,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傳統上中國人對不和諧或衝突會形成一種焦慮甚至恐懼。在現實生活中誰先破壞和諧,不管有理無理,都是不對的。為了維持雙方關係的和諧,當事人必須各依角色規範行事,以符合對方的期望。他在做人方面必須處處小心,盡力保護對方的面子,以免破壞和諧而引發衝突。傳統中國人恢復和諧的主要策略則強調「識大體」、「為和諧」、「家醜不可外揚」,往往不必真正弄清楚誰是誰非。也因此之前住電機系的同學,就能如此「忍辱負重」。
但外國人卻不同了,他們認為這是他們應該有權利,一定會據理力爭。就如傳統中國人下班時間到了,還不敢離開公司,一定要等老闆先走後才敢走,而外國人卻不是,時間到了他就走,你要他多留一會他就要跟你算加班費。也因此外國人每天平均要花掉一到兩小時去處理衝突問題。
中國人在處理衝突時傾向於採用忍讓、退避或妥協的方式。中國人解決衝突的特點是採制止公開衝突的策略。由此我們可以推想中國人解決衝突的方式可能較希望私下和解或透過第三者協助解決,而不直接將衝突公開化。除此之外,若嫌麻煩,甚至完全不解決。這也是中國人的一種美德,包容與寬恕的藝術,是解決對立與衝突的唯一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