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見的未來》這本書是嚴長壽總裁睽違六年的第三本巨作。嚴總裁抱持著一顆「能讓外國人對台灣印象深刻」的心,不停為台灣的觀光產業在努力。而這本書形成原因之一嚴總裁認為,「許多事情無法一個人完全掌握,要完成一件事,不只是一個人的認知,還要群體的完全瞭解。」
首先對飲食和旅遊有基本的定義,第一代飲食因為剛由貧轉富,所以大魚大肉、重油重味、暴飲暴食。經過幾年後血壓升高了、身材肥胖了,於是進入第二代,開始講究清淡、健康、均衡(我是屬於第二代飲食)。第三代將飲食提供為生活文化和藝術的一部份,不僅講究色香味俱全、服務態度,還要有音樂、燈光和場景的配合,營造美好氣氛。
旅遊也分為三代,第一代是「走馬看花」型,也就是一出國就希望看遍知名景點,去的國家愈多愈好,如早期星馬泰十日遊、歐洲十國七日遊等。這代旅客的特點就是每到一個景點就開始拍照,然後買紀念品,接著趕往下一個景點,行程很緊湊。也因為那時候國民所得不高,能出國算是奢侈的享受,所以希望一次出國就能看遍很多地方。第二代進入的「深度旅遊」之旅,例如歐洲建築之旅、吳哥窟古蹟之旅、義大利歌劇之旅,也就是出發前會對要去的地方做功課,對要去的地方不陌生,觀察的面向更廣。
我早期也是屬於第一類,例如去九份拍拍照就趕往下一個景點拍拍照。現在我已經進入第二類,例如對某個砲台先做好功課,然後去探勘研究,不過我還停留在第二類。至於第三類旅遊是「無期而為」,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愈來愈大,因此希望旅遊能完全放鬆,所以有SPA假期之旅、民宿泡湯之旅、杜拜帆船飯店之旅,像是去日本住幾天,泡泡湯就回來的,也沒有到特別的地方去觀光。
接著嚴總裁也談到之前很流行的「Gap Year」,年輕人應該休學一年去旅行,可以培養出勇氣、毅力、獨立自主能力、視野。因為旅行也是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異國文化、學習與外國人相處。
另外講到國內觀光,國內觀光有一個最大問題就是「週休五日」現象,因為國人都是假日才出門,因此假日風景區都是人山人海、交通癱瘓,但平日卻沒有生意上門,所以飯店、遊樂園一週只「工作兩天」。若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改變國人僅在假日旅遊的習慣,不過要做到這樣必須像歐美先進國家,旅遊觀念相當成熟才有機會改變。我現在的旅遊也都是排在平日,假日反而不做旅遊。
第一代旅客脫離不了「吃、看、玩、買」四個字。然而度假的心情,訴求一種緩慢自在的步調,打開五感體驗美好。在世界趨勢影響之下,台灣已經有些地方可以發現「慢活」的精神,但高鐵和高速公路卻抹煞的「慢活」的閒情。除此之外,嚴總裁也談到蘇花高、澎湖觀光賭場、離島觀光的適宜性。
對於經營旅客要「瞭解他、認同他、引導他」,像台北市民眾,深處內陸,離海洋有段距離,因此東北角對他們來說非常新鮮,看到海會覺得很興奮。但為我這種住在海邊的人來說,每天都在看海,每天都能親近海洋,自然對東北角不怎麼感興趣,反倒是阿里山、玉山、花東峽谷比較會引起我的興趣。
最後談到教育,全台灣瀰漫一股「升格」風氣,技職院校升格為學院、學院升格為大學。也因此技職學校向理論靠攏,單純學生也受到影響,大可成為一流專業技職人才的同學,拼命去擠碩士、博士窄門。嚴總裁批為:「真是令人錯愕的教育政策!」。
一套值得學習的行銷過程是:包裝產品─建立流程─教育顧客─行銷推廣,像我經營的購物網站,很重視「教育顧客」這一環,相關知識比產品還多,除了是一種網路行銷策略之外,另外也是很重要的讓顧客深入了解產品的過程。而不是像雜貨店那樣東西擺一多,應該像星巴克那樣,每次去店裡買豆,服務員都會親自解說每種豆的風味與差異。為什麼珍奶和咖啡成本差不多,但星巴克可以賣到一百多元,而台灣的珍奶只能賣到25元?
台灣未來還需要什麼?惟有夠多了解、交流,才能化敵為友,走向光明。這本書很有意義,我花了一週就看完了。
1 則留言:
天啊~
當我去書店逛逛的時候
就深深愛上了這本書
好想買回家
只可惜
最近真的有點不是那麼的富裕
不過
由於我現在是活動領隊
所以也習慣了當第二類的人
而且也慢慢的覺得好像讀點書真的有那麼一點用
哈哈哈~
謝謝你的砲台導覽
剛帶完醫團要去參觀砲台的小朋友們:)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