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不生病的生活

新谷弘實醫師─《不生病的生活: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的健康秘訣》醫學不斷的進步,為什麼生病的人仍不斷增加?這本書顛覆了許多過去傳統的觀念,要我們回歸自然。野生動物幾乎都看不到所謂的生活習慣病,這也顯示在沒有醫師和藥物的野生世界中,生病意味死亡。野生動物一直保持「未病」的狀態,就是因為牠們都依照自然的法則過生活。而人類生活在這世界上本來也是不會生病的,生病代表違反自然法則,吃了不適合身體的食物。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要健康生活就要遵守自然的法則。

知識水準與經濟能力大多成正比,得到飲食與疾病有關的資訊時,知識水準較高的人比較能夠體會其中意義。另外選擇新鮮又沒有使用農藥的產品自然價格比較高,要買較健康的食物必須付出較高的代價,能夠實踐自己健康生活的人也是經濟能力較強的階層。因此社會逐漸區分為較健康的富裕層和不健康的低收入層,而且這種傾向日趨明顯,因為兩個階層的人都會分別延續他們現在的飲食生活習慣。小孩在成長中無意識養成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也就是說子女容易出現與父母相同的疾病,並非受到遺傳影響而是承襲了導致疾病的生活習慣。換句話說,健康也會呈現M型社會,而且是愈來愈明顯。

隨著年齡的增長,要修正已養成的習慣更加困難。因此社會上生活水準愈高的人會愈認真改善自己的飲食生活,因而比較長壽。但經濟能力較差的「下流階層」,長大養成不良習慣後,有可能不到四十歲就因為心臟病發而死亡。的確經濟能力較差的人,每天忙著生計,何以有暇去注意自己的健康?另外也是健康觀念的根深柢固,認為健康是醫師的責任,生病就去看醫生,而不是檢討自己的病因在那裡。

我小時候的那年代,社會上的確沒什麼健康觀念,飲食都隨便吃,有什麼就吃什麼,有樹根就吃樹根、有樹皮就吃樹皮。再加上以前醫學不發達,我們的國病肝病就是因為那年代沒有B型肝炎疫苗,病毒透過垂直傳染與間接傳染,導致那年代人人都是B型肝炎的患者。就像非洲地區的愛滋病一樣,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加上大家不注重衛生,像大家喝飲料的時候吸管都公用一根,吃東西也是筷子互相借用。像我以前吹樂器的時候,也都是一把吹嘴每個人共用,的確那年代大家比較沒有衛生觀念。後來?著台灣經濟成長,受過教育的人民開始有一些健康觀念,才知道要用免洗筷、免洗餐具等,然後加上B型肝炎疫苗的出現,新生兒即可必免感染。我也是長大以後B型肝炎疫苗的出現才接種的。

總之隨著社會愈來愈進步,大家的觀念開始提昇,也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這是一件很棒的事。而《不生病的生活》就是一本給大家健康觀念的好書,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要好好仔細閱讀。

不生病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