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生命與夢想

這是天下雜誌2010/9/1出版的特刊,還附贈一張DVD。特刊收集了50則生命故事,都是成功人士的心路歷程。找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傳記,成功人士的生命故事,裡頭有很多成功經驗值得大家學習。這期雜誌很適合青少年閱讀,一開始就引用卡羅(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所說的一句話:「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那,現在在那、領先別人多少、落後別人多少,並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的教育一直恐嚇不少父母「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贏了起跑點然後呢?要跑到那裡去?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只能圖溫飽的生存教育,卻忘了攸關一生的生命教育,常常培養出一堆無法區別需要與想要、短視近利的人。台灣的小孩在求學過程中,要靠打敗同學才能擠進升學窄門,和同學的關係只有競爭,沒有合作、尊重與同理。

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認為,我們每個人都要回答三個問題:「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麼活著?」、「我如何活出最好的生命?」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說:「生命教育就是把人拉回真實,從關心週遭的人事物開始,進而肯定自己的生命。」現在的小孩生活中只有學校和家庭,最大的成就是好成績,最大的挫敗是學測沒考好,最親近的朋友是網路。台灣的教育就是大家都會告訴你要走那條路,卻沒人教你如何選擇,大家都教你不要跌倒,卻沒人教你跌倒要爬起來。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認為,清大學生從小到大專注於課業,雖然表現優異,缺因缺乏真實世界的生命學習,只會單打獨鬥,不會團隊合作,溝通表達能力也嫌弱。中山大學吳英明教授說:「世界各國年輕人中,台灣的年輕人最不會講自己家鄉的故事,不會講落山風、濁水溪,不會講山的故事、海的故事。」

社會正義推動者柯沛寧覺得自己很幸運找到一個讓自己快樂的工作,他說:「每個人每天都花這的多時間在工作,所以工作一定要和我個個性、價值相符,我才會快樂。我只是想早上睡醒的時後,不會不想去工作,不想用各種藉口要去放假或摸魚。」管理大師杜拉克曾說過,面對未來每個人在自我管理時都必須自問:我是誰?我的長處何在?我的做事方法為何?我如何學習?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究竟歸屬何處?我想貢獻什麼?我應該貢獻什麼?其中價值觀永遠是檢驗標準,也就是你每天早晨照鏡子時,希望看到什麼樣的人?知名舞者羅曼菲曾說:「年輕的定義應該是充滿熱情,充滿勇於嘗試的感覺和心情。對生命充滿很多熱情的期待與期盼,有很大的好奇心,覺得沒什麼是不能試的。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也說:「年輕就是願意面對壓力,不願跨出舒適圈,就會真的變老。」

嚴長壽也鼓勵年輕人第一件事就是要認識自己,第二要認識你的工作,第三是要認識大環境。郝明義分享他在念中學的一則故事,有次班會他提了一個案子,進入表決後由於沒有同學舉手贊成,郝明義很尷尬,乾脆也不投了,結果老師說:「郝明義,你不能說這樣就算了,就算沒有一個人贊成你,你還是要為自己的提案投一票,這是你自己的提案。」郝明義出社會後,每天提出別人無法接受的構想時,總會有個聲音提醒他:「就算沒有一個人贊成你,你還是要為自己的提案投一票,這是你自己的提案。」徐重仁也鼓勵年輕人好好了解自己,他說不一定每個人都要當偉大人物或企業家,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你覺得在某個領域非常投入、非常喜歡,覺得很有意義,這就是成功。李焜耀也鼓勵年輕人一定要有理想,短期的挫敗和意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有很深刻的理想。

這本雜誌中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台大畢業的,那時後(就算現在也是)台大學生流行畢業後出國,但有些人選擇留在台灣,像是李焜耀就是,重點是要走出自己的路。最後雜誌還附上一張DVD,精彩專訪許多人士,像是洪蘭教授等,還有台東原住民志工服務,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感人的故事。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利用環島的機會,去台東的部落待個一段時間。

生命與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