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科技大學與普通大學的迷失

台灣目前仍存在嚴重的文憑迷思,學生努力存在社會建構的主流價值裡。社會存在一種價值觀─「普通大學」比「科技大學」好,因此台灣教育只偏重學科競爭,卻壓迫許多興趣不在讀書的孩子。而台灣的父母不管孩子是什麼品種,一律要當蘋果。然而多元社會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即便是芭樂、蕃茄也很好。

其實「科技大學」和「普通大學」並無誰好誰壞,只是「領域不同」而已。「科技大學」屬於「職業型學校」,這類學校比較偏重技能訓練,專業課程與實習課程都需由受過專業技職教育背景的人擔任教師,且必須擁有技術士證照,不像普通大學需要學術學位與期刊發表數量等。「科技大學」是以實務技能為導向,與「普通大學」偏重理論研究不同。除此之外,大學十多分就能讀,高職生進入科技大學表現並不會比唸大學差。

多元社會應該鼓勵多元發展,不應該有「普通大學」比「科技大學」好的「重文輕術」的觀念,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靠每個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才能讓社會大眾過著正常運作的完備生活。「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每個工作都有其價值,而每個人也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發展的意義。

除此之外,全台灣瀰漫一股「升格」風氣,技職院校升格為學院、學院升格為大學。也因此技職學校向「理論」靠攏,單純學生也受到影響,大可成為一流專業技職人才的科技大學同學,拼命去擠碩士、博士窄門。許多科技大學學生為圓大學夢,與普通大學學生「激烈競爭」普通大學的研究所,放棄自己的技術能力優勢朝學術研究發展。

然而台灣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理論研究人才,更需要的是技術能力人才。未來搶手人才有兩種:一是有高學歷的精英份子、二是有專業能力的技術員。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位置,成就自己、貢獻社會。不一定每個人都要當偉大人物,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你非常喜歡,這就是成功!

1 則留言:

solitarysnow 提到...

唉...大學讀了三年都還在讀一堆理論...讀的很無力,

因為根本不知道有什麼用途.

感覺科大的實戰經驗比較豐富,因為有實習的課程吧.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