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carrer雜誌說到:年輕人很容易陷在「公司規模大或小」或「薪水福利多或少」的迷魂陣裡,其實,對職場裝備還不夠的新鮮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哪裡可以學到最多東西?換句話說,應該選擇能提供較多教育訓練資源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人力資源專家通常會傾向建議年輕人剛出社會時,若是有機會,應該先去知名外商等「大公司」歷練的緣故。就好比是習武一樣,你是進少林寺比較容易成為高手,還是走江湖比較容易成為高手?通常規模成氣候的公司,比較有餘力提供教育訓練的奶水。也因為這樣,許多公司都相當歡迎外商出身、受過扎實訓練的人才。大公司的人才素質高,許多優秀主管與同事都是你現成的「師父」,甚至還有「導師」(Mentor)、「職場教練」(Coaching)、學長姐等制度,一對一帶領新人,這是小公司難望項背的。但小公司的特色是,由於用人精簡,每個員工都要身兼多職,你很快就能十八般武藝皆通,不像在大公司,只能當一顆小螺絲釘。而在科技業,也有不少小公司從事次世代新興技術的研發,可讓新鮮人學習先進技術。年輕人應該跳脫薪水高低的迷思,將眼光放在未來。在選擇公司時,應考慮它能夠提供的教育資源與學習機會有多少。在好公司能夠學到的本事,可以讓人終身受用,絕對不是區區幾千塊薪水差異可以代替的。
小公司對於職缺和薪資上都很彈性,很願意提供管理職或Sr的職缺,大公司就沒有這樣的機會。最近就接到一家小公司(規模約100多人)主管的電話,他們願意提供一個管理職缺給我,但我是沒有答應。其實新資和title對我來說不是那麼重要,我比較想去我理想的地方。不適合我的地方薪資就算給我兩倍,我也不願意。
前不久去一家外商公司面試,到最後居然出動「協理」來面試,真是受寵若驚。通常高層長官不太care專業背景,主要是看人格特質。他問了一句:「你想做什麼?」他看完了我的履歷之後,他說我很年輕,但經歷卻那麼豐富,不太像是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會讓人不知道我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另外又提到若現在要我去跟客戶談,這方面的經驗就不足了,如果別人問我如何cost control,保證會答不出來,business的sense只能當plus,年輕人還是先把基本功打好。最後協理對我會五國語言感到興趣,我會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韓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詢問